能源合作成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新引擎
自2013年習總書記首次提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以來,在堅持開放包容、互利共贏、市場運作、安全發展、綠色發展的原則下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不斷推進,在探尋經濟增長之道、實現全球化再平衡、開創地區新型合作方面,取得了豐碩成果,聚焦了全球目光。
今年5月,首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召開,論壇成果涵蓋了政策溝通、設施聯通、貿易暢通等5大類、270多項具體成果,其中多項與能源行業相關,同時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發布《推動“一帶一路”能源合作的愿景與行動》等文件,助推能源領域合作。
十九大報告中5次提到“一帶一路”,并指出“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,只會越開越大。要以‘一帶一路’建設為重點,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,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,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,形成陸海內外聯動、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”。這標志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,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將繼續發揮開放引領作用。
“一帶一路”相關地區,能源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,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預測,到2040年,“一帶一路”相關地區年均新增裝機將超過8000萬千瓦,將成為全球電力增長最快區域?!耙粠б宦贰背h中,能源互聯互通是重要領域,也是連接亞歐非的重要橋梁。
“一帶一路”能源合作涉及勘探開發煤炭、油氣、金屬礦產、傳統能源和資源,建設煤電、水電、核電、光伏發電、風電,推進能源、資源就地加工轉化合作,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,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,推動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。
能源基礎設施領域碩果累累。自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以來,我國從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進口的石油數量不斷創歷史新高,占石油進口總量的65%左右,成為我國石油進口的最主要來源。同時,我國不斷加大成品油出口市場開拓力度,2016年成品油出口額達193億美元,70%左右出口至“一帶一路”相關國家。
我國企業在“一帶一路”相關國家的眾多油氣投資項目中,已形成了集勘探開發、管道建設與運營、工程技術服務、煉油和銷售于一體的油氣全產業鏈合作格局,油氣合作項目,帶動了當地資源開發和能源建設。在油氣運輸通道建設方面,建成了中亞天然氣管道、中哈原油管道、中俄原油管道、中緬油氣管道等油氣輸送通道,有效解決了資源和能源的輸出問題,初步形成了連通中外、惠及多國的油氣供應和市場網絡,打通了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油氣脈絡。
在電網建設方面,累計建成中俄、中蒙、中吉等10條跨國輸電線路,在解決當地無電和缺電問題、促進民心互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。與此同時,一大批火電站、水電站、核電站以及新能源項目的建設,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。
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進展顯著,成為“一帶一路”的旗艦項目。走廊框架下在建或已建成的早期收獲項目達到20個,總投資額約187億美元。今年7月,薩希瓦爾燃煤電站竣工,標志著“中巴經濟走廊”框架內首個大型能源項目的全面建成并實現投產發電;上月底,卡西姆港燃煤電站首臺機組實現發電,極大緩解巴基斯坦電力短缺現狀。
九萬里風鵬正舉。在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中,能源合作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。要繼續推進能源領域的深入合作,把沿線國家的能源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,更好解決沿線國家和區域的能源供應保障和能源安全,推動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區域的能源體系向綠色低碳轉型,為世界經濟發展和轉型增添強大動力。
在座的各位都是“一帶一路”的積極推動者和實踐者,努力實現政策溝通、設施聯通、貿易暢通、資金融通、民心相通,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的重任需要大家一起努力,共同實現。